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回 上古女娲补天石 灵性未改却相离(1 / 2)

话说上古时代,共工与颛顼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神话故事之一的故事,共工大败而心不甘,遂一头撞上不周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

众所周知,剩下的一块五彩石集天地之灵气孕育出一石猴,转世投胎又为贾宝玉,而又有几个人知道练就宝石是的残渣呢?那女娲在练就宝石之后,发现留下了大量残渣,扔掉又可惜,所以女娲决定将其沉于黄河之底,将其用作堤坝,当水为上涨是它就形成屏障,抵挡洪水猛兽的袭击,当风平浪静之际,便乖乖蛰伏于河底。

可谁曾想那残石也不甘如此平庸,终日欲转入人世,至人间逍遥游。

又过了许些日子,那残石终脱离黄河之水束缚,化作几缕青烟,飘于凡世,可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残石化烟而去之际,洪水大发,四海之内皆成汪洋,天神视百姓生灵涂炭而不忍心,于是将大禹寄于鲧中,待鲧亡,大禹从其腹中出,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遂获民心,成国君。从此之后,天神得知不可助于人类。有诗为证,诗曰:

女娲补天留残石,化作堤坝沉河底。

真石不甘入凡尘,不留影来不留声。

天神寄禹于鲧中,大禹治水成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