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的战斗一打响,古德里安率领天山装甲集团军群利用虎王重型坦克的性能优势,率先在正面防线打开缺口,随后率领虎王坦克师在一天之内长驱直入350公里,杀到哈萨克斯坦国的卡拉干达州,此举震惊了苏联所有高层,也令约瑟夫坐卧不宁。
随后,古德里安将军身先士卒,率领虎王坦克师犹如脱缰的野马,在广袤的大地上狂飙突进。仅仅一天时间,便长驱直入 350 公里,势如破竹般杀到了哈萨克斯坦国的卡拉干达州。这一惊人的军事行动,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苏联高层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令所有苏联高层震惊不已,就连约瑟夫也因此坐卧不宁,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恐惧。
此时的哈萨克斯坦国,虽身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却因三年多残酷的苏德战争,国内的军事力量被大量抽调至苏德战场的前线。那些身强力壮的男子,几乎都被苏联强行征兵,派往前线作战。以至于留在边境线上的军队,寥寥无几,不足三十万人。
仅凭这区区三十万兵力,妄图阻拦古德里安率领的百万雄师,无疑是以卵击石,如同螳臂当车般不自量力。天山装甲集团军群与伊犁装甲集团军群如同两把利刃,轻易地将这脆弱的防线一一攻破。古德里安所率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未遭遇苏军像样的抵抗。在他们的征程中,甚至连师一级的军事单位都难得一见,偶尔遇到几个旅团一级的部队试图狙击,但在强大的装甲部队面前,这些抵抗力量显得如此渺小,不堪一击,几乎一触即溃。
而朱由检监督的伊犁装甲集团军群也同样进展顺利。伊犁装甲集团军群从伊犁地区出发,突破明苏边境苏军布设的防线以后,沿着伊犁河一路西进,打到巴尔喀什湖。
由于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留存的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哈萨克斯坦本国自身人口稀少,国力孱弱,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因此,东亚方面军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大半个哈萨克斯坦国的土地。
伊犁方面军在巴尔喀什湖稍作休整,全军士气高昂,准备再度踏上征程。他们将越过图兰平原,经阿拉尔斯克这个城市,长途行军 600 多公里,目标直指哈萨克斯坦的重要城市阿克托别。阿克托别州资源丰富,宛如一座天然的宝藏库。这里是苏联闻名遐迩的石油产区,源源不断的石油为苏联的战争机器提供着动力。不仅如此,此地还有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铬矿,以及丰富的镍、钛、磷和铜矿等矿藏。这些资源,无疑是苏联进行战争的重要基石,是苏联绝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战略要地。约瑟夫深知阿克托别的重要性,必然会派遣重兵前来争夺。因此,古德里安将军早已谋划在此地对苏军展开一场中等规模的歼灭战。
伊犁方面军一路走来,之所以没有遭遇苏军大规模的阻击,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其一,哈萨克斯坦主要军事力量大多被调往德苏战场,导致哈萨克斯坦地区兵力空虚,防守薄弱。其二,在哈萨克斯坦民族中,无论是高层还是普通民众,普遍滋生了厌战情绪。多年的战争让他们疲惫不堪,他们渴望和平,渴望能与大明王朝友好交流,甚至有人希望并入大明王朝,从而摆脱苏联的控制。
哈萨克斯坦国弥漫着这样的心态,其旁边的乌兹别克斯坦亦是如此。当看到大明王朝的军队如潮水般杀来,他们不但不派兵阻拦,反而私下里派人同大明王朝的外交人员暗中接触,眉来眼去。这些加盟共和国的小动作,终究没能逃过克格勃敏锐的眼睛,很快就被报告给了约瑟夫。约瑟夫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欲拿这几个加盟国的领导人开刀,以儆效尤。幸好朱可夫以团结的名义及时劝阻,才让这些领导人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