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章 胡掌科南昌会宁王 孙道长武当说真人(2)(1 / 2)

言多了,宁王咳嗽起来,从里往外,发自肺腑的哪一种,那一刹,真像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清茶往下顺了几次,才见好转。

“源洁见笑了,孤王平时很少说话,见了皇上身边的人,就亲切,尤其见你,就是见了知音。说起历朝旧史,我的话就多,读书、修书竟已成癖,一时半会儿地转圜不来,还望多多谅解。你既来了,也没有什么奇物相赠,已刊印之书各选一套如何?”

“微臣代皇上颁书,今日却要受宁王之书,却之不恭而受之有愧啊!王爷奇才,数年之内如此多的着述,涉猎之广远非臣下可及,臣此去各省路途还远,王爷的书伴着,臣一 定不会寂寞了。回京之时上达天听,皇上也会为王爷的丰硕伟业高兴的。”

胡濙真心称赞,高大的身躯立起来一揖到底。宁王一个不屑的挑眼,心说,你的密奏随时可达,等什么回京?嘴上却淡淡一笑,“先谢过胡公了。在江西要多留几日,滕王阁就在跟前,一定要去的,庐山也要去。你大概只是从李太白的诗里读到了庐山的飞瀑,实地感受,大不一样啊!那飞流直下、掩映山河的宏大气势总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每 一次的感触都不尽相同……”

说到这儿,宁王眼前又浮出了当年在大宁“壮岁旌旗”的豪情,双目炯炯,意气风发, 大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英姿。这才是真正的宁王,和方才老气横秋的“孤王”不啻 千里。胡濙心中感叹着。

宁王忽然感觉到什么,目光一下子暗淡了,人也萎缩了一般。 “由这宣泄跌宕的飞瀑,孤王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元太祖成吉思汗,他的征战就是这样的气势吧,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泰山压顶之势,博尔术、木华 黎、博罗浑、赤老温四大先锋,使多少国家望风披靡,纳贡称臣,那疆域远非历朝历代可 比。可今天,只短短百余年的光景,还不是那壮观之后的万千水浪,泄成一潭水花平静地 淡淡流去……”

他不再看胡濙,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下去,“叱咤之后的风云还是风云,拍岸之后的惊涛便不再是惊涛。悟透了这一点,孤王的遁世之念便时时萦绕心中,便有了喧嚣终归 平静的淡然。天高地阔,坦荡无垠,波平如镜,一望无际,这是一种远胜于桃花源的境界, 也是孤王托志仙人的境界。”

一下午,宁王的嘴都没闲着,由桃花源前述到老子、庄子,谈天地之大美,万物之至理,谈“傍日月,挟宇宙,游乎尘垢之外”的逍遥游,超然于世,与天地的精神往来,把胡濙说的有点晕。近两个时辰,他觉着该说的话也说了,该演的戏也演了,虽然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当不妨碍他整体遁世的表象。

善谋的宁王时时处处也没有忘了他的谋略,有什么办法?皇帝疑心重,不这样,又怎能保宁王一脉世代繁衍、与国同休呢?

然而,子孙的折腾,还真就没让宁府与国同休了。 宁王朱权忍了一辈子,又是《家训》,又是《宁国仪范》,也没能阻止子孙的不忍,到他的四世孙朱宸濠时,贿赂明武宗身旁的大太监刘瑾,掩盖了扩军、积储钱粮的违法事 实,准备就绪了,一朝发难,举兵北上,号曰十万大军。出江西,攻安庆,一心要杀奔南京, 和北京的皇帝来个南北对垒。巡抚王守仁,也就是世传的阳明先生闻变,避实击虚,檄文 几个知府,合兵破了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前有坚城不克,后有巢穴失守,朱宸濠进退失据, 不得不回兵。几个回合下来,竟败在了着名的心学大师手里,终以被杀了事,爵除。

这以后,再没有藩王起兵反叛朝廷的事了,还是心学厉害。 “源洁一路奔波,鞍马劳顿,又陪了孤王一下午,想是乏了,暂去赣江驿安歇,明日,本王陪你游滕王阁。”宁王狡黠地一笑,鱼尾纹夸张地从眼角四散开来。他的或幽或暗、 或悲或喜,连一颦一笑胡濙都看在眼里。但胡濙不是那种爱生事的人,渭北春天树,江东 日暮云,若不是和李太白、杜工部联系起来,又有谁会知道这两句诗是彼此的思念,还不 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吗?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宁王演戏,胡濙也不含糊,忙站起又是一揖到底:“王爷胸中点墨,万里飘香,每日耕耘不辍,笔走龙蛇,纵是千古流芳的雅句,也难颂大王之 一二,微臣仰羡之至!看阁观瀑的小事,岂敢再劳大驾,有王爷熟门熟路的指点,我们自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