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61章(2 / 2)

李钢抓起一把葱,“您看看,这能叫刀工吗”

王建业接过葱仔细端详。

确实,与徐州总店整齐划一的斜刀切法不同,这些葱长短不一,切面也不够平整。

但他注意到张磊的手指上有几道新鲜的刀痕,显然是苦练过的痕迹。

“张磊,你学厨多久了”王建业温和地问。

“半、半年.”小伙子声音细如蚊呐,“之前在街边小馆打杂,没正经学过”

王建业点点头,转向李钢:“李师傅,我记得你刚跟我学厨时,切出来的葱还不如这个呢。”

李钢一愣,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尴尬。

王建业拍拍两人的肩膀:“这样,从今天开始,李师傅每天抽半小时专门教刀工,张磊你愿意学吗”

张磊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李钢虽然还有些不情愿,但也不好驳老板的面子,只得应了下来。

这只是冰山一角。

随着开业时间推移,王建业发现南北员工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徐州来的老员工抱怨唐山本地员工“懒散”“不专业”,而本地员工则觉得徐州同事“太较真”“不近人情”。

最严重的一次,前厅领班刘芳——一位从石家庄调来的资深员工,当场把一桌客人退回来的菜摔在了传菜员小李面前。

“你看看!客人说把子肉太咸了!”刘芳气得声音发抖,“跟你说了多少遍,唐山人口味重但不是越咸越好!”

小李是土生土长的唐山姑娘,哪受得了这个委屈:“你凶什么凶!配方是你们定的,我们按标准做的,现在又怪我们”

两人越吵越凶,最后惊动了整个餐厅。

王建业闻讯赶来时,小李已经哭着跑出了店门,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客人和员工。

当晚打烊后,王建业把所有管理人员留了下来。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今天的事,不是偶然。”

王建业的声音很平静,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平静下酝酿着风暴,“我们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客流,不是成本,而是——”他环视众人,“团队分裂。”

财务主管小刘推了推眼镜:“王总,我觉得主要是标准不统一。

徐州来的员工按徐州标准,本地员工按本地习惯.”

前厅经理王丽插话:“还有沟通方式。

刘芳那脾气,跟谁都能吵起来。”

被点名的刘芳立刻反驳:“我怎么了我在石家庄,这样的服务失误是要扣工资的!”

眼看又要吵起来,王建业敲了敲桌子:“停!我们现在不是要追究谁对谁错,而是要解决问题。”

他转向一直沉默的李钢,“李师傅,你怎么看”

李钢掐灭烟头:“我觉得”他难得地犹豫了一下,“可能我们确实太固执了。

唐山和徐州,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王建业思路的大门。

他猛地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大大的“融合”二字。

“各位,我们能在菜品上实现南北融合,为什么不能在团队建设上也做到这一点”

接下来的周末,王建业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团建活动——“南北厨艺大比拼”。

他把员工随机分成四组,每组都必须包含徐州和唐山籍员工,比赛内容是制作一道融合南北风味的创新菜。

起初,分组结果引起了不少抱怨。

“让我跟刘芳一组”小李一脸不情愿,“她肯定又要指手画脚!”

刘芳也不甘示弱:“我还不想跟个生手搭档呢!”

王建业早有准备:“这次比赛的奖励是——优胜组每人五百元奖金,而且你们的创新菜将列入下周的特色菜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五百元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员工大半个月的工资,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各组立刻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连最不对付的搭档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成见。

比赛当天,厨房里热闹非凡。

王建业穿梭在各组之间,观察着这些平日水火不容的员工们如何被迫合作。

最让他意外的是李钢和张磊那组——曾经因为刀工问题闹得不愉快的师徒俩,此刻正头碰头地研究着一道“酱香海鲜烙馍”的做法。

“李师傅,我觉得可以加点虾酱。”

张磊小心翼翼地提议,“我们唐山人吃海鲜都喜欢这个。”

出乎意料的是,李钢没有立即反对,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下:“可以试试,但量要控制,不能盖住烙馍的麦香。”

另一边,刘芳和小李的组合也渐入佳境。

刘芳负责调馅,小李则贡献了家传的捏包子手法,两人合作的“海鲜小笼包”已经初具雏形。

“芳姐,你看这个褶子捏得行吗”小李难得地主动请教。

刘芳仔细看了看:“不错,但收口要再紧一点,不然汤汁会漏。”

比赛持续了整整一天。

当四道融合菜品摆在评委面前时,王建业几乎不敢相信这些精美的菜肴出自那些平日矛盾不断的员工之手。

最终,李钢和张磊的“酱香海鲜烙馍”以微弱优势获胜,但王建业宣布给所有参与者都发两百元鼓励奖。

“今天,我看到的是徐州人家最棒的团队。”

王建业动情地说,“不是因为我们做出了多好的菜,而是因为我们学会了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这次活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南北员工之间的心结。

但王建业知道,仅靠一次团建远远不够。

第二天,他就召集管理层制定了系统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标准化培训。

王建业亲自编写了《唐山分店操作手册》,详细规定了从菜品制作到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细节。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标准融合了南北两地的优点——既保留了徐州菜的工艺精髓,又采纳了唐山本地的合理习惯。

“比如切葱,”王建业在培训会上示范,“斜刀确实更出香味,但如果客人特别要求,我们也要尊重本地习惯。”

其次是轮岗交流。

王建业安排徐州员工和唐山员工互相学习对方的专长。

李钢负责教授徐州菜的核心技艺,而本地老员工周师傅则带大家学习唐山海鲜的处理方法。

“周师傅,这虾线怎么去得这么干净”连一向自负的李钢也忍不住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