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千零三十章 “思维密钥”与“虚实映射”(1 / 2)

未修改版】大屏幕上出现课程架构图,从基础的人机交互熟悉,到复杂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共分为五个阶段。“初级阶段,指挥官会进入一个简化版的模拟战场,系统会以温和的提示音引导他们掌握基本操作;中级阶段,系统将引入真实的战场干扰因素,如电磁紊乱、情报误报,考验指挥官的应变能力;而在高级阶段,我们甚至会模拟敌方对人机系统的网络攻击。”

说到这里,吴浩调出一段特殊的训练记录:画面中,虚拟舰艇的指挥系统突然闪烁起红色警报,显示“遭受黑客入侵”,原本井然有序的战术地图变得扭曲混乱。“这是上个月的一次训练,某舰队指挥官在遭遇这种突发状况时,通过我们植入系统的‘思维密钥’验证机制,仅用12秒便重新夺回系统控制权。”

“但模拟始终是模拟,如何保证训练效果能真正应用到实战中?”台下一位海军军官接过话筒问道。

“这正是我们系统的独特之处。”吴浩调出另一组画面,一群军官正在实体舰艇上操作,而他们眼前的设备与虚拟训练中的几乎一模一样,“我们采用了‘虚实映射’技术,虚拟训练中的每一个操作动作、每一次决策,都会被记录并转化为数据模型。这些数据不仅能用于评估训练成果,还能反向优化系统设计。”

他又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经过虚拟现实训练的军官,在实际操作人机融合系统时,平均反应速度提升了40%,决策失误率降低了65%。“更重要的是,系统会根据每个指挥官的训练数据生成专属的‘成长图谱’,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精准强化训练。”

最后,吴浩将画面切换成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训练基地,无数个虚拟舱整齐排列,舱内闪烁着幽蓝的光芒。“目前,我们已经在三个海军训练基地部署了这套系统,未来还将持续优化,让每一位海军将士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为迎接未来海战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吴浩话音刚落,专攻军事教育的程教授便拿起话筒,座椅滑轮在地面轻响:“这套训练系统的沉浸感确实令人惊叹,但模拟场景与实战的心理压力差异如何弥补?在真实战场,指挥官承受的生理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神经信号波动,影响人机交互的稳定性。”他推了推黑框眼镜,屏幕上随即投射出一组关于战场心理应激的数据曲线。

“程教授的担忧切中要害。”吴浩调出一段特殊测试视频,画面中受训军官佩戴着监测脑电波与肾上腺素水平的设备,“我们在系统中加入了生理反馈模块,通过模拟弹片飞溅、舰艇震动等物理刺激,配合VR场景同步激活受训者的应激反应。当检测到皮质醇水平超标时,系统会自动提升干扰强度,倒逼指挥官在高压下锤炼思维指令的准确性。”

后排研究认知科学的苏博士举起话筒,声音在会场扩音器中回荡:“神经信号捕捉技术是否考虑过个体差异?不同指挥官的思维习惯、语言逻辑,甚至神经传导速度都存在天然区别,这可能导致系统适配出现偏差。”

“这正是我们重点攻克的方向。”吴浩切换至大脑神经网络建模界面,数百个闪烁的光点组成复杂图谱,“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每位指挥官的专属‘神经指纹’,仅需三天基础训练,就能将指令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6%。而且我们开发了动态校准程序,即使指挥官因疲劳、伤病导致神经信号特征改变,系统也能在20分钟内完成自适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