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之人从来不讲究这些,他们的岁月大多都是在修炼闭关中度过的,对于姜宓来说,一开始这些漂漂亮亮的歌舞确实好看,但是看的多了,也就没什么出彩的了。
直到到了为太后贺寿献礼的环节,姜宓才眼前一亮,打起了精神。
逍遥王果然没让姜宓失望,他献上了一副半人高的双面绣麻姑献寿图,出自何秀云手中,自然是精美绝伦,让太后连连夸赞。
双面绣当年也曾名扬四海,只是前朝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而失传了,而经过多年的战乱,不少双面绣的绣品都已经葬身战火之中,就连皇宫里,都找不到这样大尺寸的绣品了。
这样精致的绣品,又是小儿子的寿礼,太后高兴之余,问起了逍遥王这绣品从何而来。
贺霄很是聪明的先讲了何秀云对他的救命之恩,让太后首先就对何秀云有了好感,然后又说她是来京城寻亲的,贺霄无意中发现了何秀云会双面绣,便让她为太后绣一副绣品,最后又问太后是不是要见一见这位娘子。
太后果然因为何秀云救过贺霄而未见面就对她有好感,又听说了她不仅孝顺公婆,还不远千里寻亲,性情坚韧,对她更是多了几分怜惜。
听到儿子问要不要见一见,太后想着今日是自己的寿宴,不如做做好事,帮这位娘子一把,也是报答她救了贺霄,便让贺霄把人带来。
殿中的人除了距离上首比较近的宗亲和几位首辅大臣的家眷们,距离较远的都没怎么听到逍遥王到底和太后说了什么。
姜宓看着贺霄一本正经的忽悠太后,然后出去接何秀云,心中就有些好笑,太后还不知道她如今怜惜的这位何娘子,是她儿子的心上人。
没有听清事情的经过的大臣们正在疑惑,就看到逍遥王带着一个女子走了进来。
何秀云垂首敛眉跟在贺霄身后,内心却隐隐有些激动。
殿中没有几个人认识何秀云,除了姜宓,恐怕也就只有陈秉之有些熟悉了。
倒不是陈秉之已经渣到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认得了,只是何秀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换做是谁,恐怕都认不出来。
在陈秉之的印象里,他曾经的妻子是一个清瘦的女子,其貌不扬,终日操劳。
可是如今的何秀云,居移气养移体,在贺霄的帮助下,自然已经脱胎换骨了。
一袭简单的裙衫,长发挽起,只用了一根银簪,面容也白皙细腻了不少,虽然比不得殿中精心装扮的女郎们,但是也颇为符合她的身份。
面色从容不卑不亢的跟在逍遥王的身后,恭敬的向太后行礼,落落大方,任谁也看不出她曾经的样子。
陈秉之看着何秀云从自己面前走过,眉头微微皱了皱,虽然只看到了来人的侧脸,但是陈秉之总觉得这个女子有些熟悉,却又不记得自己何时见过她。
何秀云之前已经被贺霄派人培训过了,此时倒也不胆怯,她今日,就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心底的恨意和不甘支撑着她,让她勇气十足。
在从陈秉之的桌案前经过的时候,何秀云的脚步不着痕迹的顿了顿,余光看了一眼陈秉之。看到他温文尔雅谦谦君子似的坐着,何秀云心中冷笑了一声。
自从她知道了逍遥王的身份,就从他口中得知了陈秉之的现状。何秀云不能说出自己重生之事,只能当做自己毫不知情,演了一出难以置信的戏给贺霄看。
虽然有些对不起贺霄,但是何秀云是不可能说出自己重生的事情的,也只能和他演戏。
所幸贺霄并没有怀疑何秀云,反而和她讲了陈秉之在京城的所作所为,还有当初他在陛下面前说的话,向何秀云证明陈秉之根本就是一个负心薄幸之人。
这样的事实对于“对陈秉之情深义重”的何秀云来说,她自然接受不了,可是逍遥王根本没有理由骗她。面对着“伤心难过,悲痛欲绝”的何秀云,贺霄告诉她可以帮她讨回公道,这才有了今日何秀云进殿的一幕。
陈秉之没有认出何秀云来,姜宓却认出来了,心中有些感慨:陈秉之和何秀云这对夫妻,今日终于要有一个了断了。
太后看着行礼的何秀云,面色温和的让她起来,又夸奖了一番她绣的麻姑献寿图,见她进退有礼,浑然不似乡野出身,对她又温和了几分。
这才提起她不远千里,进京寻亲之事,问起她寻的人姓甚名谁,她可以派人帮她寻找一二。
何秀云先是行礼感谢了太后的好意,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慢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