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一手好字(2 / 2)

“大娘,您让二嫂子先过来我这里绣两天,针线布头、绣样我都提供,若是绣好了,日后绣一件给她一文钱。”

秦氏思忖,这绣的好不好都是姜宁一个人说了算,到时候就说绣的不过关,这不是白给他们干两天活嘛。

正想拒绝。

齐氏递过去一碗热腾腾的茶,“嫂子,这过来做工,只要肯干,每天都有钱拿,比绣了再拿过来稳妥多了,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你回去跟秀娘商量商量?”

秦氏心不在焉的接过去,“过来做工一来一回就耽误不少事,不如把东西带回去,在家做?”

“宁娘的绣样都是现想的,就连我也得在她的指导下才能绣完。就来这绣吧,要是觉得麻烦,晌午饭就在我家吃。”

秦氏蹬了一眼姜宁,继续对齐氏说道,“这秀娘一个人来,我也不放心,让小娥一起吧,她俩做个伴?”

齐氏不同意,小娥一个有孕的妇人,这上山万一磕着碰着,他们也赔不起。

“哎呀,这那就这么娇贵了,我怀大郎的时候不还是下地干活,回家还得洗衣做饭,不照样顺顺利利把大郎生下来了。”

“这山路不好走,万一有个好歹,你也不好跟亲家母交代,就这么说定了,等小娥生下孩子再来。”

齐氏指了指秦氏手里捧着的碗,“快尝尝这菊花茶,是宁娘从山上摘来的,六郎可爱喝了呢!”

秦氏拿起来喝了两口,“这闻着挺好的,就是喝着有些发苦,我这年纪大了,喝不惯。”

“那这说好了,我明天就让秀娘过来啊。”

……

第二天天不亮,王秀就往山上来了,她跟大嫂一起嫁进陆家,肚子却迟迟没有动静。

程氏嘴皮子历来是个不饶人的,她在家里没少挨骂。如今大娘替她找了个事做,就算起早贪黑,还爬这么远的山路,她也乐意。

她长的不够好看,家里也穷的叮当响,能嫁给陆二郎,她娘说是她积了八辈子福了。

姜宁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准备去厨房舀点热水,洗洗脸。

天还没大亮,这院子又是扎的一圈篱笆,姜宁只看到门口站了团人影。走近了,发现果然是个人,因为太冷,佝着身子,不住的跺脚,穿了一身灰扑扑的旧衣,染了一身的寒霜。

“你是谁?”

那人影转过身,几步走到柴门前,拉下脸上围着的布巾,露出一张被冻的红通通的脸。使劲咧开了嘴,笑着对姜宁说道,“你就是宁娘吧,我是你二嫂子,我叫王秀。”

姜宁拉开门,请她进来,“你怎么这么早?”

王秀将手插进衣袖,局促的笑了笑,“我怕来迟了,耽误事。”

姜宁看她取下来的布巾外头蒙着一层白霜 ,肯定已经在门外站了很久了。

按理说,她第一次一个人出来干活,就算不是秦氏带她过来,陆二郎也应该送她,怎么会让她一个刚成亲的小媳妇顶着寒风,这么早就上山。

“你以后不用这么早,天亮了再来就可以了。”

王秀急忙摆手,“不早不早,我以前也给人家做过工,比这还早呢,我早来一会儿,也能多做几个。”

姜宁想起姜妍,她也是每日鸡叫就起床,再赶到裁缝铺,不停歇一直做到日落。因着她还只是学徒,并没有多少工钱,但她那会儿也是这般乐于起早贪黑。

“进屋烤一烤手吧,天这么冷,冻的拿不住针,你也没办法做活。”

“唉,好。”

齐氏正在穿衣起床,见姜宁领着个穿着臃肿冬衣的小妇人进了屋,一时没反应过来。

“娘,这是二嫂子。”

经过了一夜,炕床里的柴火已经烧完了,只床上还余着热气,茅屋虽经过修葺,但毕竟比不得正经的房子,一进屋并没有暖和多少。

姜宁蹲在床边,重新燃了一把柴火进去。

王秀好奇的看着姜宁生火,然后将火填在床头下边开的洞口里。

“是秀娘啊,怎么这么早就来了,饭吃了吗?”

“婶子,我,我第一次来,打扰你们了吧。”

齐氏摆了摆手,穿好衣服开始挽头发,指了指生着火的炕,“过去暖和暖和吧,一会儿吃完饭再开始做活。”

王秀赶紧拒绝,“婶子,不用,我直接开始做吧。”

姜宁原本是看齐氏每日盘腿坐在绣架前,不曾歇息半刻,怕她眼睛要熬坏了,这才想着要请个帮工过来。

按着王秀这样预备夙兴夜寐,埋头苦干的劲头,齐氏日后大约也不必再做了。

……

“娘,您以后就少绣些吧,日日熬着,将眼睛熬坏了。”

齐氏闻言,切酱菜的手顿了一下。

“你不用担心我,娘如今还做的动。”

姜宁知道齐氏是想多存一些钱,好到县上去找个好大夫,替陆景深再瞧一瞧他的腿。

只是这香袋儿,荷包一类的小物件儿,做多了卖不出去,还费眼睛,她得想个其他赚钱的法子。

“娘,您知道陆家村有谁家在种桑树吗?”

“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姜宁拿出了一包蚕卵,“您看,我们可以养蚕,结茧卖丝。只是这蚕只有喂食桑叶才长得好。”

之前她在山里捡的那几个蚕蛹在深秋温度适宜之时,咬破蚕丝,破茧而出,长成蚕蛾,留下了这一小包蚕卵。等到春天桑树萌芽之时,这些蚕卵也会跟着长大。

齐氏仔细观察姜宁展开的布包上一小撮蚕卵,“这确实都是好品相的卵,只是陆家村无人种桑树啊,山上也不曾见过桑树!”

怎么会无人种桑呢,桑树长成至少要两年,而她前世十七岁的时候,陆家村的桑树已经在永安县很出名了。

难道是因为她的重生,阻碍了一些事情,所以陆家村从此就不再种桑树了?

“我以前见过别的地方养蚕,人家都是建了工坊的,我们什么都不懂,怕是也养不活。这事你就别操心了,娘以前是做惯了活的,不碍事啊。”

姜宁并不懂桑树种植之事,主要也没有树苗,且这植树之事都是开春了才进行,便暂且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