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清继续说道:“爸,确实我们需要安谋公司的顶尖专利授权,这对我们的芯片设计产业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相关的产业加速成长。”
“但安谋难道就不需要我们国内的市场吗?之前安谋公司的股东基本都是欧美的,也包括了霓虹和南韩,那些股东在卖掉公司股份前,就已经将顶尖专利授权拿到了,半买断性质的,后续提供的营收会非常的少。”
“孙政义的公司想要增加营收,只能重视我们国内的市场,甚至未来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市场。”
“我们给他市场,他才能赚钱,才能实现他的远期目标,他收购安谋是想赚钱的,没有客户怎么赚钱?”
“甚至他可能还有一个想法,让安谋重新募资上市,那就需要漂亮的业绩,而只有我们国内的市场能够给他们提供漂亮的业绩。”
“所以主动权不在他手中,而在我们这里,我们凭什么不能要求控股权?”
“也只有给我们控股权,我们才会给他们那么多优惠条件,这也不影响他对总公司的掌控。”
唐文忠忽然说道:“恪清,那你考虑过提出这个条件之后,孙政义有可能不让子公司搬迁了吗?”
“鹏城那边只要孙政义要将安谋的子公司搬迁,已经有人在跟孙政义聊,也肯定开出了一些条件。”
这样的大公司,哪个省不想留下?
曾经多少外商的投资,都是在国内各省市相互竞争之下,才将优惠条件不断的抬高。
后来上头也发现了这种情况,所以对一些优惠条件做出了限制,才遏制了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可每个省也都有地方优惠政策,依然还有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给出一些不在合同上的隐性优惠条件。
张恪清对此早有预料,他淡定的说道:“爸,这件事您不必担心,孙政义还是会信守承诺的,除非南粤那边开出违规的条件。”
孙政义都当面承诺了,又岂会反悔?
而且南粤那边有把握拿到控股权吗?领导肯定会因此支持郑城的。
“如果真的孙政义选择留在南粤,也不影响我们拿控股权。”
唐文忠听到张恪清有这个心理准备,就没再劝说。
“行,那我会跟领导建议,我们争夺控股权。”
“其他条件,你看看有哪些是你们无法承受的,我也想办法请上面补贴一些。”
张恪清马上说道:“就一个,税收优惠,三免三减半太多了,我们改为头四年免税。”
唐文忠愣了一下:“怎么不试着往两免三减半,或者三免两减半谈?”
这也是对外资投资的大企业中,很常见的税收优惠政策。
张恪清解释道:“爸,您考虑过安谋将核心专利拿出来授权之后,未来我们国内会涌现出多少的芯片设计相关企业吗?”
“今年未必会有多少,但之后每一年都会成倍的增长,安谋子公司的营收也会成倍的增长,所要缴纳的税收也是如此。”
“所以四年免税,其实比两免三减半或者三免两减半更加划算。”
“其他条件,不需要上面帮忙,我们自已谈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