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4章 德明联军瓜分库尔斯克会战的辉煌战果(2 / 2)

大明王朝的空军将领李云飞立刻反驳:“这可不行,我们也需要战斗机增强空中作战能力。要不这样,咱们按照双方参战兵力比例来分配飞机,这样才公平。”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为了各类战利品的分配争得面红耳赤。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德明联盟还需紧密合作,所以在激烈的争论中,也都在寻找着利益的平衡点。

经过数轮艰难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由于在此轮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国损失了大部分坦克,而国内又无法及时补充,在曼施坦因元帅的强烈要求下,大明王朝只得忍痛割爱,让德国军队多分到一些坦克。由此德国获得了5000多辆高性能坦克以及一部分飞机、火炮、汽车,用以强化其装甲部队、空军与炮兵力量。大明王朝则得到了3000多辆坦克,绝大部分的汽车和飞机,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口径榴弹炮。此外,双方还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分配了堆积如山的弹药以及各类军用物资。

由于大明王朝在坦克分配方面少分了1000多辆坦克,作为补偿,大明王朝分到了100万俘虏,而德国分到了80万俘虏。

对于这些被俘的苏军士兵,德明联军有着更为深远的计划。除了将部分年轻力壮、具备一定军事技能的苏军俘虏收编,投入到工程建设、后勤辅助等工作外,还精心挑选了一部分有“潜力”的苏军战俘,试图将他们改造成伪军和情报人员。

德国情报部门率先展开行动,他们从俘虏中筛选出那些对苏联政权心存不满,或者意志薄弱容易被策反的人员。这些人被带到秘密营地,接受德国情报人员的洗脑与培训。德国教官们向他们灌输反苏思想,承诺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地位,试图让他们彻底倒戈。经过数月的训练,一部分苏军俘虏逐渐转变,成为了德国的伪军,被编入德国占领区的治安部队,协助德军维持秩序,镇压当地的反抗力量。而那些具备一定情报收集能力的苏军俘虏,则被培养成德国的情报人员。他们被秘密送回苏联控制区,利用自己熟悉当地环境和人脉的优势,为德国收集苏军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重要情报。

对于大部分不愿意为德国服务的俘虏,则大部分被投入到军工生产中,在德国的工厂里夜以继日地劳作,为德国制造武器弹药;另一部分则不是安排去挖战壕,就是安排修建防御工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

与德国不同的是,大明王朝对这100万俘虏有着明确而细致的规划,其中50万人被挑选出来改造成伪军,组建了一百个进步团,并将这支部队命名为“归顺军”,寓意着他们归顺大明王朝。

为了激励“归顺军”的士气,大明王朝给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承诺条件。只要在战斗中有战功,士兵可以得到晋升,从普通士兵逐步晋升为班长、排长乃至更高的职位。军官若表现出色,不仅能获得更高的军衔,还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包括土地、财宝等,甚至有机会成为大明王朝的荣誉公民,享受诸多特权。

在训练“归顺军”的过程中,大明王朝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教官团队。这些教官不仅传授先进的军事技能,还向他们灌输大明的文化和价值观,试图让他们从心底认同大明王朝。训练场上,“归顺军”士兵们刻苦操练,学习使用大明的武器装备,熟悉各种战术动作。

“归顺军”被部署在多个战略要地,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些部队负责协助大明军队维持占领区的治安,他们巡逻在大街小巷,确保当地局势稳定;有些则跟随大明军队参与作战行动,在战场上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为一支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在将部分苏军改造成伪军和情报人员的过程中,德明联军也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他们对这些人员进行严密监控,设置多层情报验证机制,防止他们反水或传递虚假情报。同时,给予这些人员的任务也是循序渐进,逐步考验他们的忠诚度。

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不仅让德明联军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通过丰厚的战利品增强了双方的实力,还通过对苏军俘虏的改造,进一步渗透到苏联内部,为后续的战略布局埋下了重重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