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库尔斯克会战,德明联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果。在这场决定东线战场命运的关键较量中,联军以卓越的战略谋划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给予苏军沉重打击。
会战共计围歼苏军总兵力达220万人之巨,其中俘虏苏军160万人,抓获师旅以上级将领上千人。在武器装备缴获方面,堪称收获颇丰。联军缴获火炮两万多门,其中大口径榴弹炮多达500余门,这些大口径榴弹炮射程远和威力巨大。此外,还缴获坦克8600多辆,其中不乏t - 34等性能优良的坦克,这些装甲力量的补充,让德明联军的装甲部队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汽车六万多辆,为联军的机动作战和物资运输提供了坚实的运力保障;各种飞机一千多架,进一步提升了联军的空中作战优势。
同时,还缴获了堆积如山的弹药,足够联军进行多次大规模战斗,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从燃油到食品,从帐篷到通讯设备,应有尽有,为联军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苏军各方面军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苏军中央方面军60多万人全军覆没,其麾下三个集团军被彻底歼灭,番号就此取消,往昔战功不复存在。苏军西南方面军45万人同样全军被歼,麾下四个集团军集体投降,番号被撤销。草原方面军麾下四个集团军,三个被围歼,仅余的一个集团军也遭受重创,战斗力锐减。沃罗涅日方面军更是全军覆灭,麾下五个集团军无一幸免,55万人集体投降。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如果算上中东方面军牵制的40多万苏军的预备队(这部分军队在随后的几天也被歼灭),其俘虏和消灭苏军将达到270万人。而反观德明联军,仅仅损失不到三十万人,再次复刻了基辅合围战的辉煌时刻。
如此辉煌的战果,充分彰显了德明联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强大实力与卓越指挥,对整个欧洲战场的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东线战场的力量对比,让德明联盟在对苏作战中占据了绝对主动。
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对于德明联盟而言,意义极其重大。从战略层面来看,这一战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局势,德军不仅成功稳固了其在苏联的占领区域,还进一步拓展了战略空间,为后续向苏联腹地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南线意大利战场的压力,使得德明联军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来自盟军的威胁。在政治方面,这一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德明联盟在国际上的威望,让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仆从国坚定了跟随德明联盟的决心,同时也对中立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使其不敢轻易倒向盟军。如罗马尼亚的总理安东内斯库第一时间就向大明王朝和德国发来了贺电,以表忠心。
对于国内而言,胜利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大明王朝和德国民众的士气,增强了他们对战争胜利的信心,进一步巩固了两国政府的统治。而且,大量缴获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极大地充实了德明联军的军备,为后续的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使得德明联军在与盟军的长期对抗中,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库尔斯克突出部会战那如噩梦般的惨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约瑟夫的心头,让他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这场会战,本是苏联寄予厚望的关键一役,却以如此惨痛的结局收场,使得苏军在战场上的局势急转直下。
此刻,在那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的会议室里,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科涅夫、瓦图京这四位方面军司令,就像四根木头橛子,尴尬且无奈地站在约瑟夫面前。他们面容憔悴,神情落寞,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满心的愧疚与惶恐。由于麾下部队在会战中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已沦为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约瑟夫怒目圆睁,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死死地盯着眼前这四人。紧接着,他如火山爆发般大发雷霆,声嘶力竭地咆哮着,那愤怒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一场会战,把我苏军精锐毁于一旦!我要让贝利亚把你们统统处决,以正军法!”约瑟夫气得浑身发抖,双手不停地挥舞着,仿佛要将心中那无尽的愤怒与失望都宣泄出来。
听到贝利亚和内务人民委员会这几个字眼,这四位光杆司令低着头,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他们深知此次战败责任重大,约瑟夫的愤怒绝非毫无缘由。可他们又怎能甘心就这样被处决呢?每个人心中都在忐忑不安地盘算着,自己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真的会被送上断头台,还是会有一线生机? 罗科索夫斯基微微抬起头,偷偷瞥了一眼约瑟夫,试图从他那愤怒的神情中捕捉到一丝缓和的迹象,但看到的只有无尽的怒火。马利诺夫斯基则紧咬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自己的战败感到自责,又对即将面临的命运充满恐惧。科涅夫和瓦图京也都面色惨白,呆呆地站在原地,脑海中一片混乱,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约瑟夫那粗重的喘息声在空气中回荡,四个人的心情忐忑不安,他们真的很怕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人突然闯进来,那就一切真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