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库尔斯克南部,林虎将军麾下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在胡贝中将的带领下,已然全部悄然进入预设阵地。这支精锐之师下辖两个装甲军,共计四个装甲师,装备着 2400 辆谢尔曼坦克。这些坦克在夜色的掩护下,宛如蛰伏的钢铁巨兽,散发着冰冷的杀气。
同时行动的,还有刚刚从国内紧急调过来的一个独立重型坦克旅。这个旅下辖两个重型虎王坦克团,每个团按照三个营的编制,拥有 207 辆虎王坦克。再加上旅长那辆威风凛凛的虎王坦克指挥车,全旅一共 415 辆虎王坦克。这种虎王坦克,可不是历史上德军生产的那种普通虎王坦克可比,这是一种被改进过,有着大明王朝最高科技加持的新式虎王坦克。它们的到来,无疑为德明联军的进攻力量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底气。
反观曼施坦因元帅,此时手中兵力仅有 30 万人,装甲力量不足,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宏大战役中,只能无奈地沦为配角。这一现实,令身经百战、雄心勃勃的曼施坦因元帅满心的失落与伤感。
准备同时发起进攻的,还有霍普纳将军领导的中东方面军 40 多万人。他们肩负着艰巨而关键的任务,不仅要在沃罗涅日方向持续猛攻,如同一把锐利的楔子,穿插到叶列茨的后方,截断来自图拉方向的苏联援军;同时,霍普纳将军还需时刻警惕并防御来自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苏军增援,确保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干扰。
为了更好地彰显大明王朝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主导性,联军最高指挥部司令冯·博克元帅特意将此次行动命名为“冬至”。事实上,这个颇具东方色彩的名字,正是朱由检授意给博克元帅的。“冬至”,这个蕴含着深邃东方文化寓意的词汇,仿佛预示着在这片冰与火交织的战场上,将迎来一场决定命运的转折。
为了全力配合“冬至行动”的作战计划,大明王朝从本土调集了两个航空集群——第一航空集群和第二航空集群,决心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彻底夺取战场制空权。
大明王朝的每一个航空集群都堪称实力雄厚。其中共有 b 系列水平轰炸机 313 架,它们如同空中堡垒,能够对敌方阵地进行大面积的精准轰炸;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369 架,凭借其出色的俯冲性能,可对目标发动致命一击;p51 野马战斗机和 p38 闪电战斗机 430 架,如同空中的利刃,负责夺取制空权,为己方轰炸机保驾护航;A20 浩劫攻击机 352 架,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有效的火力打击;侦察机 70 架,如同战场上的眼睛,为作战提供关键的情报支持;运输机 500 架以及运输滑翔机 80 架,负责保障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总计 2114 架飞机,构成了一个强大而完备的空中作战体系。
两个航空集群相加,总共 4228 架飞机。如此庞大的空中力量集结,堪称大手笔。当这些飞机如乌云般云集在哈尔科夫德军的飞行基地的时候,着实让德国空军元帅凯塞林大吃一惊。他望着那密密麻麻的飞机,心中不禁感叹,大明王朝的空军实力,竟恐怖如斯。
面对凯塞林元帅的惊叹,大明王朝的空军司令云翊天哈哈一笑,谦逊地说道:“哪里哪里,这只不过是大明空军实力的一小部分罢了。”
这些飞机很快便被有条不紊地安排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的前线机场。它们整齐地排列在跑道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即将到来的战斗。飞行员们坐在驾驶舱内,眼神坚定,随时准备对敌军发动雷霆般的轰炸和破坏,为地面部队的进攻铺平道路。
12 月 27 日凌晨三点钟,万籁俱寂的夜空,突然被炮火打破。德意联军的炮兵阵地瞬间火光冲天,万炮齐发,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如同滚滚雷霆,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上空炸响。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对苏军的第三道防线展开了为时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洗地。大地在炮火的肆虐下剧烈颤抖,火光将夜空染得通红,整个战场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炮攻结束后,随着一声令下,德意联军如猛虎出笼般对苏军发动全面进攻。这一战,大明王朝和德国、波兰总计投入兵力 275 万人,其中包括莫德尔元帅的 50 多万兵力,曼施坦因元帅的 30 多万人,以及波兰军队的 50 万人 。一场决定欧洲战场命运的宏大对决,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