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打断了薛蟠的表演,直接问道:“因为王子腾的事情,你要为王子腾出气”
薛蟠愣住了,以往和勋贵子弟打交道,哪怕争风吃醋,往往一笑了之,很少如此直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不知道如何接话。
薛家给王信带来了这么多帮助,薛蟠想来,总要给几分面子吧实在没想到王信如此不客气。
“将军误会了。”
张德辉连忙开口,认真解释:“将军对生意的认知,在下向来佩服,以将军的眼光,必然也清楚,通州城一直有需求的,只不过因为京城的原因,需求一直被压着,将军看出了这点,利用河西营打开了口子,释放出需求,才有了河西集市快速形成。”
对待张德辉,王信又是一个态度,笑道:“大揽总说得对。”
张德辉松了口气,他对王信的印象不错,奈何少东家态度坚定,自己拗不过他,此时急忙补救道:“去年的速度,今年虽然能保持,往后却不一定。”
市场稳定期了嘛,王信懂。
大周的市场毕竟有限,虽然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天下最大的市场,可三年的飞速增长期已经很惊人了,放在后世,一个行业的兴起,爆发期也不过一二十年。
不过王信不相信张德辉的说辞,看向薛蟠,沉声说道:“薛家的生意,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上下一般人的,生意上不懂的事,要多听多看少言。”
王信发威,薛蟠已经说不出话来。
心里头不爽,到底谁才是欠钱的一方啊,碍于王信的气势,薛蟠憋在心里,此时不敢说出来,张德辉看在眼里,心里头无奈叹息。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少东家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
欠钱的是大爷,何况在自己的谋划中,薛家的商道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奈何薛蟠这大傻子搞不清状况,偏偏他又是当家人。
好好地当个废物不好么,把事情交给张德辉他们去做。
虽然这么想,王信却不能说出来,这就是自己宁缺毋滥的原因,一个猪队友,比十个敌人的害处都要大,奈何自己的确离不开薛家的商道。
一直不想和薛蟠打交道,抬举着张德辉,可薛蟠还是跳了出来。
薛蟠没懂事以前,天天吃喝玩乐,薛家的生意不但维持,还能在京城开当铺,薛蟠懂事了之后,开始插手生意上的事,薛家的生意反而一落千丈。
看看。
红楼里都说了,二代不要创业。
震慑住了薛蟠,王信打算回头叫来张德辉,好好地谈一谈。
薛蟠灰溜溜的离开,感觉没有面子,反而埋怨了张德辉两句,又叮嘱张德辉不要对外透露出去,张德辉无可奈何,唉声叹气的离开后,转头就去找太太。
张德辉在院子里,薛姨妈隔着窗户听张德辉的话,里间的薛宝钗也听得清楚。
“河西集市的事情,信爷的布局中,应该还要和大同那边联系上,打通两地的贸易通道,前期投入虽然多,可回报也惊人,我认为前提的投入是值得的。”张德辉提醒道。
薛姨妈得知儿子自作主张去找王信,心里头不快,等听到王信一点面子也没有给儿子留,刚才对儿子的不快,立马变成对王信的愤怒。
薛姨妈担心道:“此人先是不顾兄长对他的恩情,如今更是当面斥责我儿,如此刻薄寡恩,我薛家这般帮他,倒头来能落的好”
张德辉不认可,说出自己的看法:“信爷最讲规矩,河西集市的规矩,是信爷和众人一起商定,信爷从来不违背,只这一点就是不错的合作对象,何况河西集市本是信爷提供的条件,我们薛家不做,别家也会做,扬州商会不会拒绝的。”
“既然有扬州商会,那他去找扬州商会好了。”薛姨妈有自己的想法。
“妈妈。”
突然,里间的薛宝钗说话了,“他最初这么做,说明心里头还是把四大家当自己人的,所以找着与薛家合作,然后才是扬州商会。”
薛姨妈听到女儿的话,不满道:“他当初什么身份,如果不是因为姓王,我们才帮他,他那时想要找别人,有谁能理他吗”
薛宝钗无话可说。
此时妈妈因为哥哥的原因,不好多言,等过两日,妈妈气平,自己才好再和她说,还有他那里,自己要不要去解释一番。
大揽总的话,薛宝钗是认可的,而且还认为大揽总的话还说小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心,河西集市与大同那边的商道打通,在别人的眼里,会认为薛家还是原来的薛家。对薛家有了信心,与薛家的合作会更稳固,遇到的麻烦会少很多。
做生意最怕麻烦,因为麻烦会让生意做不下去。
自从父亲去世后,靠着大揽总的维持,薛家的生意总体保持了稳定,没有太过落败,而这两年里,借着河西集市的势头,薛家的生意反而好了不少。
无论怎么看,都不应该得罪了他才对。
就算妈妈想要帮衬舅舅,薛家也得先把自个打理好,才有了余力去帮衬舅舅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