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瞻站起身来,脸上满是感激与敬重,向温北君深深一揖,“若能如此,实乃大魏之幸,朝堂之幸。宋某代吏部上下,对将军的慷慨相助和深明大义感激不尽,日后若有需要,将军但有所命,吏部必当全力以赴。”
温北君起身还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宋尚书不必客气,我们都是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理应携手共进。当下局势虽艰难,但只要文武齐心,何愁大事不成。”
离开温北君府后,宋瞻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温北君的提议虽有风险,但或许是当下化解危机的最佳办法。回到尚书府,他立刻召集李禁和赵俨,将与温北君的谈话内容告知了他们。
李禁听后,面露担忧之色:“宋尚书,全力支持陛下征战,固然能讨好陛下,但我们在朝堂上的对手恐怕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定会借机发难。”
宋瞻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这我自然清楚,所以我们在筹备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每一笔账目都要清清楚楚,不能给对手留下把柄。同时,要加强与御史台的沟通,让他们参与监督。”
赵俨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可是短时间内要筹备如此多的物资和人才,谈何容易?各地府库的储备有限,富商巨贾也未必愿意全力支持。”
宋瞻沉思片刻,说道:“物资方面,我们可以先从各地府库紧急调拨一部分,同时向富商巨贾许以一定的好处,吸引他们出资支持。人才方面,立刻发布招募令,从各地选拔有才能的官员和贤士,充实到后勤保障队伍中。”
三人又商议了许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按照计划展开行动时,朝堂上又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官集团联合几位朝中元老,联名上书,要求皇帝立刻改革吏部考核制度,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改革方案,矛头直指吏部的核心权力。
这下是难办了,虽然温北君和玉琅子的立场是并不与吏部为敌,可是有个人下场了。
四将军中最为顽固,被称为武人中的武人,谋定侯天水将军,祁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