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宋军队泰山压顶之势,高丽王王俣及一众朝臣只觉天塌地陷。
内心惊慌的高丽王俣赶忙下令,命尹瓘暂且不必带兵出城迎敌,而是将剩余兵马全部集结于开城之内,以求抵御宋军的猛烈攻击。
尹瓘接到王俣的命令后,迅速将开城之中已集结的八万多名高丽士兵,分别部署在开城的各个城门,严阵以待,准备抵御宋军来袭。
实际上,早在得知宋军详情后,尹瓘就已打算凭借开城坚守。只因探子禀报此次入侵高丽国的宋军约有十万之众,其中五万是装备精良的骑兵。而他在开城所聚集的八万高丽士兵,大多是步兵,骑兵仅有寥寥数千人。
尹瓘心里清楚,若是出城与宋军决一死战,己方实力悬殊根本无法抗衡。所以当听到王俣的命令时,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照办。
王宫之内,王俣心急如焚,再度紧急召集众朝臣共同商议即将爆发的战事。
他面色凝重地将宋军已成功占据黄州,此刻距离开城不足五十里的消息告知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听到王俣此言,除了寥寥几位此前就已得知情况的大臣还能勉强保持平静外,其余的朝臣一时间大惊失色,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惊慌。
外戚李资谦也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抬眼望向王座之上的王俣,开口进言道:“王上,宋军此番来势汹汹,实力远在我军之上。依臣愚见,当下不妨暂且假意投降,向宋朝俯首称臣。待宋军撤离之后,这高丽国的大权自然依旧由王上与我等把控。”
“否则,若是我等聚众抵抗,一旦激怒宋军,致使其攻破开城,那我等恐怕都将性命不保,国家社稷也危在旦夕啊!”
“是啊是啊,李大人说的对!” 李资谦话音刚落,大殿之内,绝大部分朝臣都纷纷点头,对他提出的计策表示赞同。
王座之上的王俣听闻李资谦献上的计策,眼眸瞬间一亮,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丝心动的神情。
大殿之中的尹瓘与李之美等大臣瞧在眼里,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尹瓘赶忙迈步出列,双手抱拳急切地进谏道:“王上,此计万万不可行!倘若我等宣布归降大宋,一旦宋军进入城中,那我等的生死安危恐怕就将完全掌控在他人手中了。”
“更何况,若宋军入城后赖着不走,毫无返回宋朝的打算,到那时我等又该如何是好?彼时我等的性命皆被宋军拿捏,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恳请王上一定要慎重思量啊!”
李资谦见尹瓘出言阻拦,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厉声说道:“尹瓘,休要在此大放厥词!依我看,你不过是舍不得手中那点兵权罢了!你可曾想过,要是咱们贸然抵抗激怒宋军,一旦开城被攻破,那可就再无回旋的余地!难道你想把王上和满朝诸公,还有开城的万千百姓,都往那生死边缘推吗?”
尹瓘毫不退缩,当即大声反驳:“如今开城已然集结八万将士,我军据守这高大坚固的城池,虽说人数略逊于宋军,但众志成城,定能坚守到底。宋军长途跋涉而来,若是长时间攻不下开城,粮草等后勤补给必定难以支撑,到那时,他们也只能无奈退兵。”
王座上的王俣看着大殿内两人争得不可开交,顿时陷入两难。
突然,他眼神一亮,开口道:“好了,两位爱卿别吵了。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朕觉得,不妨先采纳尹瓘将军的策略,据守开城抵御宋军。要是开城实在守不住,再按李大人的计策,向宋军投降,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说完,他露出了自得的笑意。
大殿内,李资谦和尹瓘听了王俣的话都微微皱眉。他们都对这策略不满,却又想不出更好的,只能无奈点头同意。
王俣见二人应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随即宣布散朝,命众人各自准备应对宋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