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海看着我落下的棋子,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也落下了一枚黑子。这一来一回之间,棋盘上的局势愈发紧张起来。我们两人都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在棋盘上置对方于死地。每一步棋,都像是在朝堂上的一次博弈,暗藏玄机。
就在我们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高敬之来了。他一脸严肃地走进御书房,躬身说道:“陛下,臣有事禀告。”说完,便双手递来一份奏折。
我接过奏折,快速看了看,说道:“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高敬之默默起身,退出了御书房。
我将奏折交给刘文海,他看后,又是一阵大笑。我没好气地说道:“朝廷开始有歪风邪气了,你这个做丞相的,还能笑得出来?”
刘文海躬身回道:“陛下,臣只是觉得这些手段都过于简单了。看着他们这么斗法,我猜时间拖久一点,怕是下三滥的手段都要用上了。”
高敬之的奏折中说:杨景林案,御史台的清流们觉得是一个挣名声的好机会,所以搜集证据也格外卖力,他们也就抓住一点,杨家这么大的家族,这么多年不可能没有什么污点;而杨家似乎也开始担心这些了。
两方越是这样,我越是不会干预。我说道:“刘丞相觉得接下来应该如何啊?”
刘文海摸了摸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那就看着他们斗吧。只要不过分,陛下都可以任由事情发展。”
“好,那朕就坐着看。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来来。”我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好戏。
这朝堂之上,波谲云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杨景林一案,不过是个导火索,引出了朝堂深处的种种暗流涌动。我作为这天下之主,要做的,便是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控好朝堂的平衡。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景林案的调查还在继续。御史台和杨家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各种证据、传言不断涌现。朝堂上,大臣们也分成了不同的阵营,有的支持御史台,有的为杨家说话,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
我坐在朝堂之上,看着满口仁义道德,一涉及到自身利益,便原形毕露。我扫视着众人,眼神在几个关键人物身上停留片刻,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辞中,看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一天,下朝后,我回到御书房,刚坐下,便有太监来报,说御史黄品求见。我微微皱眉,心里想着,他这个时候来,又有什么事呢?
“让他进来吧。”我说道。
御史黄品一脸严肃地走进御书房,行了大礼后,说道:“陛下,臣有重要发现。”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递给我。
我接过文书,仔细看了起来。原来是他们找到了杨景林与一些官员勾结,谋取私利的证据。我看完后,没有说话,只是将文书放在一旁。
“陛下,如今证据确凿,杨景林罪无可恕,还请陛下严惩。”御史黄品言辞恳切地说道。
我看了他一眼,说道:“此事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等他退下后,我陷入了沉思。这份证据,若是真的,那杨景林确实犯了大罪。可这背后,又是否有什么阴谋呢?我叫来了刘文海,想听听他的看法。
刘文海看完证据后,说道:“陛下,这份证据看似确凿,但臣总觉得有些蹊跷。这御史台,会不会是想借此机会,打压杨家,壮大自己的势力呢?”
我点了点头,说道:“朕也有此疑虑。这朝堂之上,人心叵测,朕不得不防啊。”
就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说杨家找到了证据,证明御史台的一些人收受贿赂,故意陷害杨景林。这一来二去,案子变得更加复杂了。
我看着这不断变化的局势,心里有些无奈。这朝堂,何时才能真正太平呢?我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
日子又过了几天,杨景林案终于有了新的进展。上官文杰再次来到御书房,向我汇报调查结果。
“陛下,经过臣的深入调查,发现杨景林确实存在一些不法行为,但御史台也并非完全清白。他们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一些违规操作。”上官文杰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听后,沉默了片刻,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继续斗下去。上官爱卿就在辛苦几天让他们在斗一段时间,但是爱卿你要记住,一定要立身中正啊。”
上官文杰听后说道:“陛下信重,臣自当奉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