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未尽的秦州城下。
徐子建望向前方夕阳下战场散落一的尸体,以及西夏营寨的断壁残垣。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忠诚伯爵玉牌,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忽听得身后传来急促脚步声。
秦州判官苏轼飞奔来到徐子建面前激动说道:
“公明,大捷啊!这次秦州战役,咱们斩杀俘虏西夏人近十五万,真是天佑我大周!”
徐子建淡定地转身,微笑着抓住跌跌撞撞跑来的苏轼手腕,将前线临时统计的详细战报递给他。
\"子瞻,你速去秦州城经略使府衙,替我将战报呈给欧阳公,让他也高兴一下,没准病好的快些!\"
苏轼定了定神,有些犹豫道:“公明你怎么不一起去?”
徐子建指着前方战场上的数万西夏人尸体道:“战场上的善后还要我处理呢,我可是全军统帅啊!”
苏轼看向前方若有所思,随后劝解道:“公明你莫不是又要筑京观?
上次那几千人还能遮掩过去,这次可是数万人的尸体而且还是战后。
你若是再筑京观,怕是朝堂上的清流不会罢休!”
徐子建拍了拍苏轼的肩膀道:“徐某立了这么大的功,肯定会招人眼红的。
犯点小错,官家不会归罪我的!
去吧,莫要让欧阳公等急了!”
苏轼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公明放心,苏某定将捷报一字不落呈上!\"
说罢接过战报,跨上战马向秦州城奔去。
秦州药香刺鼻,欧阳修斜倚在榻上经过数天的休养,脸色依旧有些苍白。
见苏轼疾步而入,他强撑着坐起,目光急切:\"是子瞻啊,可是有战报了?公明呢?\"
\"欧阳大人!\"
苏轼朝欧阳修拱手行礼后,展开战报时声音发颤。
\"秦凤路禁军、厢军阵斩五万余,其中西夏监军司指挥使2人、西夏铁鹞子军五千余,俘敌五万!
西夏大营内缴获粮草六十万石,草料二十万石,战马一万五千匹,骆驼千余!\"
欧阳修瞳孔骤缩,剧烈咳嗽震得床榻作响:\"好...好!延州、永兴路军其余几路军呢?\"
\"延州路军斩敌万余,杀监军司指挥使一人,俘一万二千,获战马五千;
永兴路斩六千,俘两万,战马三千!\"
苏轼深吸口气继续说道,\"王邵大人率番汉义从,斩杀木征部与穆尔巴克部八千,还俘了万余随西夏作战的河湟部族!\"
欧阳修猛地抓住床头木栏,浑浊的老眼里泛起泪光。
他望着屋外的血色残阳,大声地喃喃道:
\"徐公明做的好哇!
替我大周朝终于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二十多年前的庆历年间我大周朝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十几万军民的仇,今日终于报了!\"
欧阳修顿了顿继续说道:
“你赶紧让徐公明过来,我要与他一同商议向汴京报捷之事…”
“公明有交代,欧阳公是秦凤军安抚使,报捷之事由您和转运副使曾大人联署上报即可!”
苏轼话音一顿,神色微变,\"副经略徐大人正在秦州城下处理战后事宜,现在不方便...\"
欧阳修见他吞吞吐吐,猛地撑起身子,牵动伤口闷哼一声:\"说吧,那小子背着我做了什么?\"
苏轼咬咬牙,沉声道:\"公明打算待监军核验功绩后,将西夏战死的六万八千余尸体,在葫芦河谷上的邽山修筑京观,震慑西夏及河湟番部。\"
屋内死寂如坟。
转运使曾巩皱眉说道:“老师,公明此举怕是不妥,朝堂上那些人定会拿此大做文章!”
欧阳修枯枝般的手指死死攥住锦被:
\"徐公明此策虽能震慑敌胆,可如此行事,怕是要得罪死西夏人!他一介文官,日后朝堂非议...\"
\"欧阳公,\"苏轼犹豫着上前半步,\"或许公明有不得已...\"
\"不必解释。\"欧阳修摆了摆手,靠回软垫,苍老的面容浮起一抹苦笑。
\"无非是以污名自毁罢了。刚立大功便行此险招,何苦来哉...\"
他望着帐外摇曳的烛火,浑浊的眼中泛起暖意,\"文相公、晏相公在朝中,又怎会让他平白受了委屈?\"
过了许久,欧阳修叹了一口气。
“罢了,先向汴京800里报捷吧!”
一个时辰过后,一名传令兵从秦凤路安抚使府衙,
骑着快马飞速的朝汴京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