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的众领导不断地给谢威强调着厂里的优势。
谢威心中暗骂李瑞这老东西走了还给自己找麻烦,本来有心想要拒绝,可想到未来几十年不仅空中都飞着国外的飞机,公路上跑的不是进口汽车就是合资品牌。
汽车工业,在进入21世纪后属于国家战略。
无论是122厂的技术基础还是哈工大的设计能力,比起那个从部队汽车维修工厂起家的,以及差不多十年后手搓汽车的厂子强多了,顾不得再去跟李瑞计较。
大脑快速运转,想到这年头的市场需求。
当即脱口而出:“咱们可以先搞面包车!”
“”
面包车
122厂众领导顿时一头雾水。
搞车,他们真的不在行。
非得说比较适合的,应该是摩托车吧。
毕竟直升机跟轻型运输机的发动机,修改一下,做摩托车还是比较靠谱的。
其他的车,真心没有什么研究。
“可以载货,可以拉人的面包车!这种车辆不需要太大载重,动力系统要求不高,底盘设计也比较简单……”
谢威开始给众人介绍着目前国内的市场需求。
现如今,全国汽车数量都不多,经济要发展,首先得各地的商品流动起来。
“小轿车,有一汽等基础好、实力雄厚的单位;运输用的大卡车就更不用说了,国内的卡车生产数量不少……又可以载货,又能拉人的面包车,才是最有市场的……技术难度低,生产成本也不高,一辆车的造价也就几千块钱……”
越说,谢威越觉得这个方案合理。
在八十年代,国内不管是城市还是公路上都看不到多少车辆的环境中,一款售价低、能载货、能拉人的面包车,有着多大的市场,谢威比谁都清楚。
就是几十年后,五菱宏光,依然是神车!
一旦学校有了汽车设计的相关技术基础,就可以准备改变赛道,提前为新能源车做准备:氢动力之类的,完全可以卖技术,当烟雾弹;电动汽车,才是未来!
提前几十年布局,技术完全可以先捏在手里。
油车
国内是没法跟国际上搞了上百年的国际竞争的。
直接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
越想越觉得方案可行,谢威嘴角不由翘了起来。
“……”
122厂的众领导看着谢威嘴角的笑容,更是不解。
“谢威啊,你的提议没错,国内车辆少,既可以载人又能拉货的车,肯定有着庞大的市场……可我们是飞机生产制造厂……”
“设计研究工作,就交给我们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
谢威想都没想。
车辆工程相关的专业要发展,不能没有项目吧
有了项目,相关技术的研究就有经费展开了。
“经费呢”
霍国强的目光紧紧盯着谢威,提出了他们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
经费!
但凡有钱,他们至于一个大厂的众多领导都陪着谢威这样一个小年轻么。
真不拿干部当干部啊!
目光在122厂众领导中扫视了一圈,谢威默默地叹了口气,“设计跟技术研发由我们学校出,生产由贵方负责,利润五五分,怎么样”
五五分,已经是谢威能接受的最差条件了。
“技术不会再给使用费吧”
林滔担忧地问谢威。
显然,他是知道哈工大校企办对外合作方案的。
“这个就不用了,但是销售得由我们校企办来负责!”
谢威的提议,没人反对。
对于国营大厂的领导们来说,在没有了国家计划订单的情况下,销售反而是最麻烦的事情。
反正利润五五分呢!
双方又进行了不少关于合作细节的讨论,并且形成了文字草案,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在122厂招待所食堂吃了丰盛的晚宴后,谢威跟袁振越才踏上回学校的路。
“谢顾问,咱们这搞汽车,能行吗”
从到122厂,袁振越几乎就成了透明人。
晚宴时,如果不是谢威从一开始就拒绝喝酒,两人今晚上肯定回不去了。
搞汽车!
明明是去看学校购买的飞机的。
“把那个吗字去掉!又不是什么太难的。咱们学校车辆工程,可是连坦克都能搞的!”
谢威没好气地说道。
此刻,他已经确定,张鸣秋跟刘德宝几人跟李瑞是一路货色!
说什么搞汽车项目,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已经被推到车间边缘的坦克搞技术储备
坦克跟汽车,谁的技术要求更高
亏得张鸣秋跟刘德宝两人躲着,要不是了解李瑞的性子,谢威还真以为老家伙是为了给谢威捞进步的政治资本呢。
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十点过了。
谢威没有回土木楼的程控交换机项目处,也没有回宿舍,在王征说是去准备,争取明天就调配好物资送到吐鲁番之后,他直接让司机把他送到了校部楼。
张鸣秋办公司还亮着灯。
谢威到的时候,张鸣秋跟刘德宝两人正就着办公桌上的生米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讨论着什么。
“谢威你这会儿才回来”
看到门口出现的谢威,刘德宝看了一眼张鸣秋。
“跟122厂谈得如何”
张鸣秋急切地问道。
“还行。不过学校得支持一笔经费……”
谢威懒得跟两人绕圈子。
校企办目前是拿不出钱来的,除非王征、罗诚跟蓉城邮电局签订好合同,那边的钱到位。
“校企办经费自筹……”
张鸣秋不乐意了。
搞校企办的事,学校的钱
这不行。
关键学校现在没钱!
“搞汽车项目,要是没钱,车辆工程相关专业也就别参与到这里面了……”
谢威一脸平静地看着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