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62章 潜移默化(1 / 2)

第562章 潜移默化

许将自从来到龙卫营后,感觉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冲击。

许将是典型的文人,而且还是状元公,古往今来的文人其实都很反差,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却偏偏梦想着金戈铁马,上阵杀敌。

只能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自己一辈子不可能做到的别人的人生。

许将印象里的一军主帅,那是杀伐果断,坐在帅帐内发号施令,令出如山倒,麾下将士莫不豁命以赴。

因为主帅的一道军令,将士们上阵舍生忘死,浴血厮杀,而主帅在帅帐内沉静如水,威风凛凛,犹如一头号令群兽的猛虎,令人心生敬畏,忍不住在他面前伏拜。

这才是许将印象里的一军主帅。

然而赵孝骞却让他开了眼界,原来主帅这个领域,还有人这么干的。

调兵遣将的当日,许将还没到,赵孝骞便把兵马派出去了,所以许将没有近距离观摩赵孝骞威风凛凛发号施令的样子。

等许将赶到大营时,营地内已空空荡荡,赵孝骞像个无所事事的街溜子,在大营里招猫逗狗,到处闲逛,从他身上看不到一点主帅的威风和气质。

现在如此重要的举报传来,许将以为这下赵孝骞总该逞一下主帅的威风,下达几道提神醒气的命令了吧

然而,赵孝骞只有一句“自己看着办”。

这特么是一军主帅该说的话

你是来拉屎的吧

“怎么会这样”许将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他:“前线种将军已与辽军交战了,什么叫自己看着办子安,他们交战了啊!接下来如何安排,你这个主帅总要下几道命令吧”

赵孝骞叹了口气,这位政委好像还没从枢密院办事的思维中跳出来,更没适应眼下交战第一线的节奏。

许将是枢密院副使,朝廷枢密院的办事风格赵孝骞很清楚,所有从地方上送到枢密院的奏疏公文,用句俗话来说,黄菜都凉了。

枢密院从设立之时开始,吃的都是凉了的黄菜。但凡跟军事有关的消息,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消息送到枢密院时,事情已经很严重,或者已经平息。

这样的情况下,枢密院能做的只有事后找补批示,发几道行政命令下去,告诉地方该如何做。

消息滞后是一个原因,朝廷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也是一个原因。

但这样的风气,在前线是行不通的。至少在赵孝骞这里行不通。

主帅没有身临战场,仅仅从军报的寥寥数语里是看不清战场情势全貌的。

不了解的情况下,主帅乱下命令,告诉第一线的将士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叫“乱命”,也就是外行指挥内行,人命关天的战场上,主帅这么干是会出大事的。

所以赵孝骞的指挥风格向来理智沉稳,自己没身处战场的情况下,具体的战术策略问题,他从来不插手,让第一线的将领临机决断。

许将无法理解,在他的观念里,朝廷王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由主帅或者更高一级的比如兵部,枢密院直接指挥,上面不指挥,

可以理解,毕竟大宋立国百年来都是这么干的,朝廷对军队的约束,已经到了非常严苛的地步,大宋军队战力不强,不仅仅是兵员胆魄素质的问题,朝廷对军队的提防和制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许将的质疑,赵孝骞摊了摊手:“种建中和将士们在前线干得挺好的,我需要做什么除了为他们喝彩,以及准备好功劳簿给他们请功,还能干什么”

许将皱眉道:“种建中麾下两万龙卫营将士,那可是我大宋最精锐的王师,不夸张的说,这支军队有横扫天下的实力,子安作为主帅,怎可漠不关心”

赵孝骞苦笑道:“他们干完了活儿,自然就回来了,冲元先生在担心什么担心种建中不忠不轨,还是担心龙卫营的将士们对朝廷心怀异志”

许将摇头:“老夫没这个意思,但朝廷是有规矩的……”

话没说完,赵孝骞打断了他:“朝廷的规矩,在战场上不管用,将士们为朝廷征战杀敌,舍生忘死已经很危险很辛苦了。”

“朝廷要做的是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是让他们在拼命的时候还给他们身上加什么规矩。”

见许将还是一脸质疑,赵孝骞叹道:“打个比方吧,比如说,你还是个孩子,在路上被一个闲汉揍了一拳,这个时候你是果断还手揍回去,还是转身跑回家,去令尊面前告状,说有个人揍我,爹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