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赵孝骞刚才所说,当他麾下只有三万兵马时,赵煦能够放心把兵权交给他,但当他麾下有十万兵马,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凡赵孝骞有反心,只要一声令下,十万兵马装备火器,掉头攻打汴京,赵煦这个皇帝的位置还坐得稳吗
稍微有点理智的皇帝,都不会冒这个险。
赵孝骞也清楚这一点,他更清楚,只要自己手握十万兵马,就算赵煦不说什么,朝臣也绝对不会容许的,他们会逼着赵煦委任副使,增派眼线,密切盯着赵孝骞的一举一动。
与其到时候令赵煦为难,还不如自己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大家都能得到一个体面。
二人对视良久,赵煦叹了口气,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朕还是要告诉你……”
“子安,从朕的私心来说,朕从未怀疑过你的忠诚。”
赵煦深深地道:“你的性子其实很懒散,如果可以的话,你大约情愿一生当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你并不喜欢掌握权力,尤其是兵权,它太危险了,只不过朕需要你的能力,大宋也需要你挺身而出,你才不得不勉为其难。”
“你有本事,但没野心,你这样的人,任何帝王若有幸遇到,都会奉为瑰宝,对你委以重任。”
短短那么一刹,赵孝骞神情突然有些恍惚。
他的脑海里回想起昨夜赵颢声色俱厉对他说的那些话。
官家用你,不过是因为他需要你,而不是信任你,搞清楚这一点。
而此时此刻,赵煦的眼神无比清澈,里面看不到任何虚情假意。
是的,从私人感情来说,赵煦信任他,但从帝王的理智上来说,赵煦不得不防他。
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大约永远不理解这种矛盾又合情合理的想法。
但赵孝骞懂。
自古帝王无情,能做到赵煦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了,可以说,赵煦算是古往今来所有帝王里非常善良的一个。
“官家,挑选一个信任的朝臣来任副使吧,”赵孝骞微笑:“当然,臣的私愿,最好这个人好打交道,本性不坏,尤其是当臣指挥军队时,不会对臣的军事决定太过干涉,否则臣若打了败仗,责任可就说不清楚了。”
赵煦也笑道:“放心,朕定挑个性情合适的人。”
说完二人又笑,彼此的表情都很放松。
这是第一次,君臣二人涉及到如此敏感且犯忌的话题,同时二人又非常有默契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彼此都很坦然。
所有的话都放到了台面上,难得的是,解决之后,二人没有任何的不愉快,反倒是觉得轻松释然。
二人望向面前的桌子,桌上的灌汤包已凉了。
赵煦凑近闻了闻:“还能吃吗没那么香了……”
赵孝骞也凑近了蒸笼,盯着剩下的灌汤包观察:“这才多久就凉了,显然掌柜的没用心做,要不臣把掌柜的叫来,再揍他一顿”
赵煦瞥了他一眼:“在边疆是一位号令三军,威风凛凛的主帅,为何回到汴京又是一副跋扈蛮横的嘴脸”
“威风凛凛是装的,毕竟在三军将士面前必须保持威严,跋扈蛮横才是臣的本色,官家,其实世上的麻烦和争端,九成九以上都能用一记耳光解决。”
赵煦一怔:“真的”
赵孝骞认真地道:“真的,不信的话,下次那些老家伙在官家面前道德绑架或是胡搅蛮缠,官家不如试试一记耳光扇过去,老家伙一定跪在官家面前痛哭忏悔,从此屁都不敢放一个……”
赵煦微微动容,显然有些意动,随即眼神恢复清明,苦笑摇头:“朕要回宫了,不然真会被你带坏……”
赵孝骞不死心地进谗言:“官家试试呀,试试就不是小孩子了……先拿章惇试。”
“……郑春和,快,起驾回宫,总有奸臣蒙蔽圣听!此地不宜久留。”
…………
日子依旧平静,边疆无战事,赵孝骞索性赖在汴京不走了。
第二天,赵煦让郑春和来传旨,令他在汴京剩下的上三军里挑选八万将士,一旦赵孝骞官复原职,便将八万将士带去真定府,与龙卫营的三万将士合为一军,皆受赵孝骞节制。
委任副使的事,赵煦没提,但赵孝骞知道他也在认真考虑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