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让末将大举进攻,末将遵令行事,出动精兵强将大举进攻了!”吴淑连语气都是淡漠的,还显得有些不耐烦,似乎是懒得和郑聪多说:“末将遵循大将军的军令而已,若不是大将军忽然鸣金收兵,末将都已经准备亲自领军上阵,定然一往无前,为大将军夺取九峰山!”
“你!”郑聪勃然大怒,几乎咬碎了钢牙,他哪里不知道吴淑这是在故意捣乱,郑聪只让他试探九峰山上红营的火炮配置,可没让他玉石俱焚一直打到底,更没让他对自家的溃兵大行杀戮!
吴淑完全就是故意的,反对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不是公开的叫板抵抗,而是更激烈、更极端的去执行,执行到天怒人怨的程度,这事不管是好是坏,都只能停滞下来了。
吴淑就是如此,用这竭泽而渔的攻势,将所部的军心士气打空,甚至影响到所有的郑军部队,此战死伤的主要是新附耿军,但郑军之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这些新附耿军,别的新附耿军看到吴淑所部对自己人这般杀戮,谁不会兔死狐悲、担心自己也被其他郑军部队屠羊宰猪,谁还会用心作战?
郑军本部兵马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当兵为将的,看到上头的将领这般疯狂极端,谁心里不会打鼓?就算他们没受到影响,郑军本部才多少人马?如今这一仗打下来,是个人都知道红营是严阵以待,要攻下延平就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新附耿军死完了也不心疼,可郑家本部精锐死完了,日后连台湾腹地的高山蛮恐怕都压制不住,打赢了这一仗,郑经也会要了郑聪的性命。
郑聪恨不得一刀砍了吴淑,但他除了喘着粗气怒目圆瞪之外却毫无办法,吴淑咬死了是遵奉他这个大将军的命令行事,摆出一副忠心耿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义模样,自己拿什么理由去杀他呢?看透了真相的,到现在都没人出声给郑聪帮腔,这本身就是在摆明态度。
他们甚至巴不得郑聪开刀杀了吴淑,如今仗打成这样,又是上下离心的时刻,战败已经显然易见,战败之后郑经必然要追究责任,他们正好能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擅杀大将搞得军心混乱以至战败,何其完美的甩锅罪名?
那些看不透真相的将官更别说了,吴淑对郑家、对郑聪“忠心耿耿,奋力死战却被郑聪杀了,看在他们眼里,摊上这等擅杀大将的主帅,指不定什么时候掉了人头,还有什么必要用心作战?
郑聪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终于是无可奈何的骂了一句“无耻之尤”,转身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