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3章 新世界的到来(一)(2 / 2)

因此,在回到家的这两个多月里,王墨阳的行动轨迹变得异常简单——除了按时上下班,就是回家陪伴母亲、妻子和孩子,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至于父亲王树茂,由于工作繁忙,他几乎很少能见到。每天,王树茂都像陀螺一样忙碌不停,甚至连回家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晚饭之后,王墨阳和李若兮将孩子交给了王母,两个人手牵着手便出了门,沿着门口的街道散步。

“各位同仁!”毛人凤的声音在保密局会议室里回荡,他的目光如鹰般扫视着桌子两旁的保密局核心人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冷峻和威严。

毛人凤继续说道:“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这次由美国人出面跟红党谈判,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划江而治,维持目前的局势。然而,如果谈判破裂,那么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他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他的话,然后接着说:“虽然我们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而且防线也固若金汤,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红党势力强大,他们的决心和意志不容小觑。我们必须为最坏的结果早做打算,绝不能坐以待毙……”

这个时候,红党的部队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红党总兵力已经又抗战结束时的不足百万,壮大到358万,作战部队218万,控制着华北、东北全境,以及华东和中原大部,江北的主要城市如北平、天津、徐州等重点城市皆被红党解放,国服方面则是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在兵员补充方面,红党依靠强大的心理攻势,“即俘即补”快速补充兵员,在所有的解放区实行土改政策,民众积极支持前线……更需要说明的则是在武器装备方面,缴获国府大量的美械装备,如火炮、坦克,并逐步实现弹药标准化,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比例上升,三大战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官兵斗志,形成“横扫千军”的战斗意识,最主要的还是形成了以“十大军事原则”为核心的运动战战术,中央与地方协同高效。

反观国军方面,情况可谓是一塌糊涂。曾经的五大主力,在孟良崮、淮海等关键战役中遭受重创,几乎被全部歼灭。如今,剩下的部队大多是新兵和地方杂牌军,战斗力堪忧。

总兵力也从战争伊始的 430 万锐减至 204 万,其中真正能够直接投入作战的部队甚至不足 150 万。更为糟糕的是,指挥系统陷入一片混乱,各种派系林立,中央军、桂军、晋绥军等等,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指挥。中央权威已然瓦解,战场上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国军所控制的区域也急剧缩小,只剩下华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偏远地区。而且,士兵的补充也变得异常困难,主要依赖于“抓壮丁”这种不得人心的方式,导致士兵们普遍缺乏战斗意识和积极性。

特别是当长江补给线被切断之后,士兵们的生活条件更是每况愈下,不仅普遍缺乏冬衣,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难以保证。而在内部,矛盾却在持续激化,“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简直势同水火。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委员长最终被迫下野,这无疑使得整个局面更加失控,形成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

国红双方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民心向北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被红党所主导,这个时候由美国人出面组成的谈判小组,想要得到划江而治的结果,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