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西边,西满辽吉纵队则如疾风骤雨般奔袭至玻璃山和双山地区,紧密地配合着北满部队展开一系列行动。
再看冀察热辽和冀东方面,共有 7 个旅的兵力果断出击锦承铁路和北宁(也就是如今的京沈)铁路沿线。战士们浴血奋战,接连攻克了围场、赤峰、昌黎、抚宁等地,一举切断了北宁铁路这条敌军运输的大动脉!
时间来到 6 月,民主联军的一部分兵力对四平发起了猛烈的围攻,而主力部队则负责阻击前来增援的敌人。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又有一部分国军部队被歼灭。
终于,到了 7 月 1 日,这场波澜壮阔的攻势圆满结束。此次战役总计歼灭国军多达 8.2 万余人,不仅恢复而且还曾一度攻克了 42 座城市。至此,东北各个解放区犹如点点繁星,彼此相连,形成了一片广阔而稳固的根据地,为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本,当初红党部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后,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已然步入战略相持阶段。往昔国军显着的优势已逐渐黯淡无光,不复存在。而历经红党的“夏季攻势”凌厉打击过后,国军于东北更是一败涂地,完全丧失了掌控局势的主导权。绝大部分的地域皆落入红党之手,攻守形势瞬间逆转,红党稳稳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无奈之下,国军只得退守仅存的寥寥数座城市,以求喘息之机。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剿总司令部最高长官——杜长官心急如焚,紧急召集军中诸位将领,马不停蹄地连续召开了长达三天之久的军事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要义在于深入剖析战败的根源所在,并共同商讨出后续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对这场惨烈战役的失利原因展开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分析时,一条又一条反馈回来的信息竟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关键问题:原来,国军精心谋划的战略部署早已被红党洞悉得一清二楚!更有甚者,红党还依据这些情报,有的放矢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举措。正是这一因素成为导致国军全线崩溃、一溃千里的罪魁祸首。
这就让作为东北地区军事主官的杜长官勃然大怒,认为是保密局在东北各地的人员除了捞钱之外,并没有把工作做到实处,以至于红党的谍报人员可以轻易地获得国军的军事部署,因此一怒之下将沈阳及其他失陷城市保密局的主要人员捉拿起来,关到监狱,说白了这就是杜长官给自己的失败找替罪羊,同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徐秋生被从陕西调到了沈阳,这个东北第一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