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李悟真的前半生,他只在童年时期享受了地主和大土豪家里的富裕生活,是大地主家的三公子。但李悟真在童年的享乐也是不完美的,因为他在5岁时,就身患小儿麻痹症,成为小瘸子。
李悟真的青少年生活是在遭受批斗和被人歧视的状态下度过的,这使他从小养成不爱说话,担惊受怕,唯唯诺诺,不喜欢凑热闹等胆小怕事的习性。
李悟真父亲李济堂原指望三儿子读书入仕,吃公家饭,为李家光祖耀宗,但李悟真天生不是读书人的料,初中毕业后就回生产队劳动。
李悟真当然知道自己的前世,作为元容安二世的他,从记事时起,就知道国人对元容安的憎恨,元容安的所作所为被国人唾弃,遭万人痛骂,被历史抛弃。
在新时代,李悟真才认识到,逆历史而行是不得人心的,必将遭到人民的惩罚,他对自己前世的行为十分厌恶。
在李悟真所生活的环境里,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对自己的前世讳莫如深,不敢提及半点,不敢到大庭广众中去。
还好,李悟真这样一幅尊荣和残疾人的样子,使他与元容安的长相形状相去甚远,人们不可能将他与元容安联系起来。因为李悟真瘸着,他的行动与元容安的举止大相径庭。
直到此时,李悟真才明白了阎王的用意,让元容安的魂魄在去阎罗殿的路上,经受恶狗岭,金鸡山,野鬼村等冥府地点的磨难,让他面目全非,体形大变,使元容安二世的李悟真完全变成另一个人。
李悟真唯一与元容安相似的地方,就是说话声音,这让李悟真非常担忧。
商丘与周口相距不远,这两地的口音相差不大,但还是有区别,生活在这一带的人完全能听出来。
李悟真虽然生活在商丘睢阳,但他的话音中带着项城腔,与元容安的声音一模一样。
李悟真怕人们从话音中听出端倪,说话时,尽量变换口音,但他的话音太实在,难以改变。有时与人说话,他刚开始还控制的较好,说着说着,又回到元容安的项城腔调去了,而他自己一时意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