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已经是早期日本移民的第四代了。他们完全融入了当地社会,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巴西人。
“由于人数众多且本地化时间较长,这些日本后裔已经参与到当地的政治生活中,参加竞选,当议员,当政府官员。
“我们这批华人跟陆陆续续来这里的日本人不同。他们主要是来巴西做工的,而我们则是带着资本来的。我们在这里开办农场、兴办实业。
“尽管我们华人在经济领域有一定地位,但在政治方面却相对较为低调。我们并没有像日本人后裔那样积极参与当地的政党活动,而是更多地专注于自身事业的发展。
“当然,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华人也建立了一些社团组织,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到了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又迎来了一次华人移民巴西的高潮。这一次,主要是一些有海外关系的人来到巴西投靠亲友。”
贾勇插嘴道:“我认识的那位关先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巴西的。”
陈先生闻言,不禁好奇地打听起关先生的情况,问道:“这位关先生是?”
段云峰连忙解释道:“他是贾勇的一个客户,在圣保罗做批发仿真首饰的生意,据说规模做得很大呢。陈先生,您听说过他吗?”
陈先生听后,脸上露出谨慎的神情,缓缓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晓这位关先生。
贾勇介绍起关先生的情况,说:“关先生是地道的东北人,来了快二十年了,说话还是东北口音。他的父亲早年去了台湾,从此便与他断了联系。
“改革开放后,他父亲通过一些渠道打听到了关先生的消息,托人将他接到了台湾探亲。”
说到这里,贾勇稍稍停顿了一下,看陈先生认真听着,他接着又道:“他父亲在台湾又有了一大家子人。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跟关先生,貌合神离。
“他父亲看出了端倪,不让他在台湾待,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到圣保罗来做杂货铺生意。
“没想到,关先生现在发展的比他那些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都好。台湾的一帮子侄都过来投奔了关先生。
“算起来,他来这里已经有将近二十年了。据说,他是在那个年代移民巴西的华人中,比较成功的一位。”
陈先生感慨地说道:“那些年,我一直在外地经营农场,与圣保罗的侨界逐渐疏远了。即便是从台湾来的商人,见了面或许认识,讲名字就对不上号了。”
农大毕业的贾勇好奇地追问:“陈先生,那您后来为什么不再从事农业呢?是因为做农业不赚钱吗?”
陈先生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回答道:“做农业怎么会不挣钱呢?我跟你们说,我当时用我挣的钱买了整整一百斤的黄金!”
段云峰显然是第一次听说一个他认识的人能有这么多的黄金。他满脸惊愕,脱口而出:“一百斤黄金?”
贾勇也吃了一惊。在国内时,他整天跟做贵金属业务的胡兆宇泡在一起,太知道这一百斤黄金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