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关于这个卫山炬的处理,刘岳也有自己新的想法,他喜欢书画,他想要去咸阳,那并不代表着他就要一直离开这个大高丽,可以扶助他在这里成为一个大汉的代言人,
很明显,这个个家伙是土生土长的大高丽人,对于照顾大高丽人的心情来说,用他来作为转折时段的统治者,明显要好过由大汉人来统治,而且他对于大高丽人来说更加容易接受。
因此在决定满足卫青所有的请求的同时,刘岳也在这个时候向刘彻去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个计划是最完美的,但是按照程序还是应该由刘彻来进行传达,毕竟他才是大汉的皇帝,在这一方面,刘岳谨小慎微,从来不越俎代庖。
当然刘岳觉得以他对刘彻的了解,这个家伙十有八九也是会批准他的请求的,毕竟都是为国家做出的努力,他已经尝到了控制一个国家的不容易,更是尝到了有着刘岳给他出谋划策时候的省力,所以这个要求想必是秒批的。
当然在收到这个信件的回复之前,刘岳还是要考虑战场重要的战机把握的,所以他并没有给卫山炬更多的保证,只是让卫青自行把握战机,要他一定要将这一次的智计规划好,不能节外生枝。
卫青做了通盘的准备,只要卫山炬这里不出任何问题,那么他的胜算还是很大的,所以卫青首先要做的是命令到达之后对他的参训官兵进行分类,要将队伍当中属于原住士兵的那一部分给摘出来,然后再进行混编,
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一部分的士兵已经训练的相当成熟了,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件事情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烙印了。
难就难在让他们重新的接受卫山炬的身份,毕竟他们刚刚对自己大汉士兵的身份进行了认定,总觉得已经算是出人头地了,但是闲杂,一下子就要将他们已经形成的那种优越感给打破,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所以,卫青采用了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没有将这支队伍全员进行转化,还是之前那样混编,只不过汉军的数量极低而已。
最后再进行疏导,士兵们的心里就慢慢的平衡了,与此同时,刘彻那边在接到刘岳的传信之后,迅速就做出了批复,准许将卫山炬分封为郡王。
这个郡王一词,还是第一次在大汉的历史上出现,因此刘彻还对其做了详细的解释,特地对刘岳说明了,这郡王必须要受到刘姓亲王的节制。
事实上这就是刘彻在告诉刘岳,这个家伙以后就归你管了,并且说明了他以后就是大高丽名义上的常设郡王,但是真正的各种机构还是要大汉组建的。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情,现在,有了这个郡王的封号,这个卫山炬对于大高丽的原住居民就更多了一层关系,处理起来也就更加的方便了,首先,就是他是原来的王族,更容易被还未有汉化的原住民有着号召力。
然后就是他是大汉封的王,接受了他,就相当于接受了大汉的封赏,这就意味着大汉在这里已经有了名义上的民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