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取名字的时候,不能够和自已的长辈同名同字同音,这个规矩是在华夏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并且没有任何问题,除了皇帝屁事多一点之外,对于普通人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大家会下意识的去避开历史名人的名字,或者就是取个相近的,一模一样的,你会在前人的光辉之下,失去你的特点,比如你叫王维王勃,取这名字的人其实很多,但是基本不会再有啥成就了,因为你在比的过前人?
哪怕就是同姓不同名,也要给你安个大李杜小李杜,老外就不一样了,他们忠实于取前人先哲的名字,甚至用自已父亲祖父的名字,还会觉得那是一种荣耀,实际丧失了自已的特性。
取名可以像,不能同,相似的也得取意义好的字才行,现在都在取的什么梓,涵,轩,煜,意义真的好吗?不如去看看字典的解释,让你孩子当马车,当木匠吗?轩辕氏是因为造出了轩辕所以才有这个姓,他的儿子取张姓,是因为善做弓,每一个字都是有来源的。
煜,就是蜡烛之光,李煜原名李从嘉,小小年纪当皇帝,多好,上位自已改了个煜,果然就像蜡烛一样,光是发出来了,但是不长不久,最后的时光多惨。
长乐得知之后,便从自身着手,打算按照真正自已的想法给孩子取名,正好在他思考的时候,磁石出现了,并且自已父亲还做出来了指南针,于是乎,他给两个孩子,一个取名指南,一个取名指北。
除了有意义之外,也代表着长乐的野心,他想让两个孩子为了华夏,向南向北,扩张华夏的领地,同时也契合自已的事业,为科学所做的贡献。
白风听了长乐的解释之后,便同意了名字,虽然拗口一些,但是寓意是好的,也正好契合了磁石的出现,要是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磁石之前,白风甚至会觉得他们两个是大福星。
孩子现在还小,白的也不会让长乐给他们施加什么压力,反正在自已家中,耳濡目染之下,定然是能够长成优秀的孩子的,都是人才,不会庸俗愚蠢。
阿幼朵也出了月子,修养好了,开始继续起自已的工作来,她接手了长乐的植物志的编写审查工作,虽然相比之下,她的能力远不如长乐,但是她也足够聪明,只需要继续学习,同样可以胜任这工作。
在她怀孕和月子期间,就已经把华夏的文字彻底学会了,毕竟华夏的文字数量,现在还不是特别多,因为只写出来了常用字,在没有遇到的时候,白风也一时半会是想不起来,自已还有什么字是没有写出来的,
只有大家写着写着,发现自已不知道怎么写某个字,查字典(华夏字典早已经编写出来,毕竟字数不多,且注释简单)也查不出来,确定没有这个字之后,再去找王,看王知不知道怎么写,白风记得的,那就补充,不记得的,那就按照造字规律,现场再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