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话,让我当时安心了不少。可后来过了半年多,我发现自己的这种过度警觉的情况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还在上一次执行任务后愈演愈烈,甚至有形成心理障碍的趋势。
情急之下我又去找过那医生,他还是那番话,让我耐心的等,等自己能够真正的平静下来,这种过度警觉的状况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
或许医生说的对,自己可能确实需要度过一段平静的生活去调整心态。而我能做的,只有耐心的等,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去化解。
相对比缺少安全感这件事儿,我更为担心的是自己的杀心越来越重。我并非是个残暴的人,更不喜欢杀戮,只是在杀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过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把人命当回事儿了。
换句话来说,十三个人下来,我现在杀人都杀顺手了,只要一与别人动手,总是习惯性的想置对方于死地,就好像我不弄死别人,最后死的一定就是自己一样。
就拿刚才那件事来说,我本来已经能脱身了,即使是那人抄起小铁勺会对我有威胁,但实际我要是想躲开的话,我至少有五种以上的办法。
可我当时却并没有想躲,不但没想躲,反而还将他对我的威胁在心中无限的放大了,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儿:我弄死你,总比你弄死我要强!
这种想法很可怕,为了自保就要杀别人,那我与那个挟持我的“走动”又有什么区别?难道说,我要成为那种为了自己毫无底线的人吗?想一想我都觉得脊背发寒。
说实话,我当时那一筷子是奔他心脏去的,想的就是要他的命!好在筷子临接触到印象位置时,我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千钧一发之际手腕顺势一扭,最后将筷子插在了他肺叶上。还好自己收手及时,不然我手里又要多了一条人命。
记得清末名臣李鸿章说过这样一句话: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这句话的出处是:
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李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把玩。
一次外出狩猎之时,便不由自主想一试身手,突然望见了周围的寂静村庄,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枪。
幕僚好奇,询问原因。李鸿章回答: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李鸿章说这些,实际上是在教育幕僚,一个人如果有了武器,便会生出伤害别人之心,正如一个人拥有权力一样,不将权力运用到不能到达的地方,便决不会停止。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手握“利器”的人要常常自省,不要澜生杀心,滥用权力。
或许李鸿章李文忠公当年的这句话,我也该引为警句并自省,
就拿我此时的情况来说,虽然我既没有利器,也没有权利,但我却有一出手就要人命的本事,这同样会生出伤害别人之心,如果不加以控制,他人生死只是自己一念之间,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他人往生,自己毁灭。,,,,.netw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