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七十二章 科举(除本章外今天再加更一章)(2 / 2)

而在他所在的清朝,担任私塾教师的秀才,年收入也只不过10多两银子。这也就是说,考生单是住宿费一项,就要花掉一个秀才的一年的收入,确实非常昂贵。

这么昂贵的费用,对于不少生活贫困的考生来说,肯定是无法承受的。秦风也不例外,那么他们考试期间住哪里呢?值得庆幸的是,科举时代还有一种廉价的,或者免费的高考房--试馆。

秦风就选择了试馆!

试馆是会馆的一种,会馆是由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专门的建筑,供同乡同行集会、居住用。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会馆的主要功能,从最开始的为同乡提供交流平台,逐渐演变为为科举考试服务,专门用来接待到京城,或者省城参加考试的考生,为他们提供食宿方面的方便,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试馆”。

这种公益性的“试棺”(免费的高考房),为贫困考生顺利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经济保障,使他们有机会与富贵子弟同场竞技。

而提供这种高考房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官方,而是民间。这种资助,成为维护考试公平竞争的重要力量,这也是科举时代维护考试公平的一种努力。

也就是说很多像秦风一样的贫困生,如果没有“试馆”的资助,就根本无法参加考试!因为他们根本考不起,那种花销足可以,让他们全家人一年不愁吃喝!

很多试馆规定,遇到考试的年份,凡是与考试没有关系的人员,都要搬出试馆,腾出房间让考生入住,大多数试馆为入住的考生提供免费食宿。

后来李鸿章捐款,在北京新建庐州试馆,主要用来接待来京应试的,安徽同乡士子。

在福州,为解决渡海而来参加乡试,台湾考生的食宿问题,光绪九年,台湾地方官拨款15000两银子,在福州贡院附近购地,建造了台北、台南两郡试馆。

试馆建成之后,共计有3栋楼房,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居住。

与此同时,台湾士绅也在福州兴建会馆,为台湾士子提供住宿方便。如澎湖绅士蔡继,善捐款在福州南台购地,设立了台湾会馆,专供渡海至福州,参加乡试的台湾考生居住。

日本占领台湾以后,台湾士子冒险来福州参加乡试时,云路和天衢试馆是他们的栖身之所。除专门为台湾士子提供便利的试馆外,福州还有永泰鄢氏试馆,连城的黄家试馆、罗氏试馆、李家试馆、张家试馆等。

曾经住过试馆这种廉价高考房的考生,后来考中举人、进士的不计其数,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人士。

(本章可以让您更加直观的去了解,和我们现在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