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来,贲巴壶又多被用来‘插草’礼佛,壶嘴的功用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就演变成了只保留壶身的样子,于是壶酒变成了瓶子,就像这两个瓶子一样,被称为‘藏草壶’或者‘插草’贲巴。”
“于是你们国家那个中世纪皇帝就受到了插草的启发,用来插签?”伊丽莎白问道。
“很有可能。”周至点点头:“其实从康熙皇帝派大军兵分青、蜀两路进藏,围歼当时占据雪区的噶尔军开始,雪区和中国腹地的文化交流就没有断过,乾隆皇帝的父亲还将自己登基之前居住的宅邸改造成了藏传佛教的寺庙。因此两地的很多用品,也相互间发生了影响。”
“所以这对瓶子就是皇帝用来确定转世高僧的仪式上用的瓶子?”
“这个倒不是,用于掣签的贲巴是黄金打造的,上面还镶嵌了许多珍贵的宝石。”周至解释道:“不过清代宫庭当中很多人都笃信藏传佛教,因此各种藏式礼器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宫廷当中,皇帝和后妃们决定用当时最好的手工艺来制作它们,以表达自己的虔诚。”
“在雪区,贲巴瓶一般是用金银铜等金属制作的,而到了内地,皇帝命令专门给皇室提供瓷器的机构,依据藏族礼器的造型,与传统中国瓷器工艺和纹样相结合,制作出了一批皇家标准的精美瓷器。”
“这是雪区传统造型与宫廷御瓷的完美结合,也是汉藏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由于乾隆皇帝笃信藏传佛教,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命南方御瓷制作单位和宫廷造办处制造出藏传七珍、八宝、多穆壶、贲巴瓶等各种佛教用品的烧造,更是亲自对其用途、造型、纹饰给予具体指导,为皇家寺庙或XZ寺庙定烧。”
“除作为宫中佛堂的法器外,还颁赐给内地寺院,以及赐给藏、青等地的佛教领袖所用。这些瓷器,甚至还发挥了政治工具的作用。”
“直到乾隆皇帝之后,随着帝国实力的下降,这样的行为才停止了下来。”
“你的意思是,这是贵国几百年前的宫廷瓷器?”伊丽莎白以前只觉得这瓶子看着有些怪怪的,瓶颈和底座的红黄蓝图案和瓶身与瓶口的精美花纹有些视觉冲突,原来是来自两种文化。
现在被周至赋予了历史价值后,突然觉得这样看着也有些顺眼了。
周至笑道:“是的,而且还是相当珍贵的器型,一来是相比其余瓷器,这类瓷器本来就稀少,二来作为文化载体,其上承载的信息要比普通瓷器来得多,于是就更显珍贵。”
“那有没有可能是赝品呢?”伊丽莎白还是有点不大相信丈夫几十年前从中国带回来的这对儿“装饰品”,竟然有这么珍贵的价值。
“贲巴瓶造型复杂,所需工艺极高,仿制难度极大,”周至说道:“后来人们在清代皇宫当中发现了不少破损后修补,然后继续使用的贲巴瓶,这就是明证。”
“证明了什么?”伊丽莎白是纯外行,不知道周至这话底下是什么意思。